「永遠記住:永遠不要接受世界看起來的樣子。敢於看到它可能成為的樣子。——哈羅德·溫斯頓」
雖然已經過去7年了,但我仍然記得當時的感動。
曾經CS 1.5之後為數不多的優秀射擊遊戲之一。
我至今依然記得2016年剛開始玩的那段時間,不管是用工兵錘在國王大道的混戰中橫掃,還是在沃斯卡亞工業區的旋轉平台敲砲台或是用突擊模式掃射,都讓人感受到純粹的遊戲樂趣。
後來有了《鬥陣特攻》職業電競聯賽(OWL),讓我重新審視這款遊戲。世界上最頂尖的選手能打出超乎想像的操作,而遊戲本身極具觀賞性,加上優秀的製作團隊與充足預算,讓OWL實現了質的飛躍。OWL第一賽季開打後,倫敦噴火戰鬥機隊在第一階段奪下頭銜賽冠軍,此後狀態卻一路下滑,最終以例行賽第9名作收。雖然當時我深愛這支隊伍,但季後賽征途堪稱地獄難度——幾乎要連續擊敗其他8支隊伍才能奪冠。我永遠記得Profit在沃斯卡亞工業區B點用閃光完成的單點突破,這個經典鏡頭甚至被收錄在聯賽終結影片中。最終小飛機創造奇蹟,拿下創始賽季總冠軍。但歡樂時光總是短暫,第二賽季陣容大換血,儘管部分選手如Profit轉會後仍支撐隊伍直至OWL落幕,但當年那支冠軍陣容再也無法重聚。後來雖然我在第一賽季就集齊倫敦隊全套造型,卻只能任其在收藏庫蒙塵。接著有支隊伍以多輸出陣容打破直播間充斥「這場我看過」的303套路,隨後「Fleta就是版本答案!」的驚呼響徹賽場,再到Lip展現獨步全球的駭影操作。最終上海龍之隊五人組能駕馭任何版本的合理陣容,更憑藉無人能敵的破壞球體系登頂總冠軍,為OW1時代畫下完美句點。
後續發展想必各位早有耳聞,OW2抹除了《鬥陣特攻》最鮮明的特色。如今坦克位淪為壓力最大的位置,競技對戰隨機選位幾乎秒排坦位。新推的強能系統看似新穎,實則拙劣模仿,玩幾場就索然無味,更別提黑影被改成三種負面效果逼你硬選(持續轟炸耳膜的強能提示音效;本就難用的駭入距離再縮水;團戰時動不動就駭到隊友,附贈100HP的驚喜大禮包?)
OW2的改動幾乎全盤失敗。5v5模式雖加快排隊速度,卻讓遊戲環境急速惡化。每天都能看到大量玩家在隊伍頻道或公開頻道嘲諷隊友,或是被輾壓時打GG羞辱對手。競技對戰只要陷入逆風,坦克位往往成為眾矢之的。現在的客服只會機械式回覆規則,對每場都在發生的亂象視若無睹。等於明擺著告訴你這是坨屎,愛吃不吃,但單排玩家連抱怨的權利都沒有——被組排玩家檢舉會立刻禁言,而他們卻能繼續嘲諷。新推的防禦矩陣規則不過是選擇性執法的藉口。更別提為了加速匹配,讓治療榜前三的玩家去打輸出位還匹配鑽石段位真的合理?沒錯我就是在說JJoNak。種種改動讓坦克生存環境雪上加霜(當然有人會說上個版本駭影肆虐,長槍角像流浪野狗般被追殺),而單排玩家甚至不能吐苦水,因為所謂防禦矩陣逼得大家要演就明著演,全場死寂中開局幾分鐘就已心知肚明結局。
暴雪客服隨意封鎖帳號的行徑終於讓我清醒。現在的《鬥陣特攻》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售價39.99美元、充滿創新體驗的佳作,淪為只會賣造型、拙劣模仿其他遊戲既有機制的平庸之作。我最愛的《魔獸爭霸3》也被搞成半成品重製版,或許現在的暴雪只想靠著昔日名聲斂財吧。
很高興刪光所有推播通知後,再也不用滿懷期待卻屢屢失望地等待更新,也不用在見識過OWL頂級賽事後,勉強觀看OWCS這種連決賽都有選手發推嚷著「快輸一輸去吃飯」的業餘比賽,更不用操心YouTube和Twitch掉寶進度是否完成。
最後很榮幸能在論壇與玩家社群分享這段歷程,這應該是我最後一次製作《鬥陣特攻》相關的稿件影片了。這曾是個偉大的遊戲,感謝它讓我結識這麼多無論熟識或陌生的戰友。最近正在尋找有趣的新遊戲,期待在下個戰場與各位重逢!
世界永遠需要更多英雄,但不需要微軟暴雪。
我會如實記錄你們那些敷衍了事、毫無實質內容的制式回覆,分享在所有使用的平台,讓世人看見暴雪此刻最真實的樣貌。